新聞資訊
NEWS在中國西南腹地,一條承載著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使命的重要交通動脈——四川內遂高速公路,正經歷著從傳統基礎設施向智慧化轉型的蛻變。在一場以“平安智慧升級改造”為核心的攻堅戰中,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憑借專業的技術能力,對這條西部陸海新通道賦予了“安全高效、智慧互聯”的全新內涵,為助力成渝地區經濟發展與智慧通行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
一場與時間和距離的賽跑
內遂高速平安智慧升級改造項目地處四川省內江市至遂寧市之間,是四川省智慧交通一體化重點項目之一,于2025年3月18日正式開工,全程120公里,合同工期104天。
“施工中途遇上幾個節假日,高速公路上車多干不了活兒,我當時最擔心的就是沒法兒按時履約,剛開工那陣兒基本沒睡好覺。”項目經理徐智回憶起建設初期時的心情,不由得長舒一口氣。
由于節假日期間高速公路車流量大幅增加,為保障道路的通行安全,當地路政部門要求節假日期間需停止施工,加上當地頻繁的降雨氣候,使原本緊張的施工時間進一步縮短,實際可用工期僅剩86天。
面對嚴峻的形勢,項目團隊嚴抓精益化管理,迅速商定各項施工步驟,將全程120公里施工路段分解為六個節點,每日往返約260公里,緊盯施工現場業面;對施工材料嚴格實行“三檢制”,確保原材料“零缺陷”;建立多層級質量監督機制,從班組自檢到項目部抽檢,層層把關提升工程質量;同時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培訓,確保每一位施工人員都能熟練掌握安全操作規程,為項目后續的高質高效實施奠定了堅實的根基。
“既要干完,也要安全,更要干好,當時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擰著一股勁兒。”項目安全負責人周洪國說起當時的情景,眼神帶著堅毅。

智慧網絡為智慧交通賦能
“掃卡、繳費、抬桿一氣呵成!前后不到20秒,這效率真不錯。”在內遂高速收費站,項目總工黃國介紹。
作為本次智慧升級改造項目其中一項“黑科技”,項目團隊首次引入了智能化AI收費機器人,以此來推動高速公路收費向“少人化、電子支付、快速通行”的方向發展。與此同時,在距離收費站約50公里的高速監控中心,監控畫面實時傳輸著全程高速路段約350個高清攝像頭所拍攝的現場畫面,依托“交通事件監測系統”,構建起“天眼”級監控網絡,讓事故響應時間縮短30%,為快速處理突發事件爭取了寶貴時間,而這一切高效運行的背后,離不開可靠的網絡環境。
為保障信息傳輸的高效穩定,在網絡優化的攻堅階段,項目團隊曾連續72小時駐守數據機房,對每一段通信鏈路進行“CT式掃描”。當系統提示“某路段視頻流存在0.5秒延遲”時,團隊迅速行動,通過技術手段對傳輸數據進行反復校準,最終將延遲控制在5毫秒以內,以“毫秒級”的快速響應為高速公路提供高速網絡,實現了與各設備的無縫鏈接。
此外,考慮到整條高速公路的網絡節點繁多且復雜,在組網施工中,項目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,通過優化網絡架構、系統集成等手段,將原有網絡節點降低了30%,從而降低故障發生率,提高了維護效率。在供電系統方面,通過改進原有施工工藝,大力提升了設備的安全穩定性和使用壽命。為后期運維人員帶來便利的同時,更為其他區域智慧交通的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“葛電方案”。

新能源為智慧機房電力供應保駕護航
“這里的供電有一部分用的是新能源,我帶你去看看。”項目員工嚴富豪指向內遂高速安岳收費站的頂層。
來到樓頂,一排排整齊的光伏板映入了眼簾。據了解,該項目中還包含了一組41.25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,可滿足安岳收費站整體約二分之一的電力供應。
整套光伏發電系統合理利用了樓頂空間,所產生的電能持續供應給收費站辦公樓監控系統以及站內監控、收費系統。截至目前,該套光伏發電系統已產出清潔能源超1.2萬千瓦時,為該收費站的安全運營提供堅實可靠的電力后盾。
如今,這條智慧高速正以“數字脈搏”激活成渝經濟,未來,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將持續用智慧賦能未來,用擔當詮釋使命,以數智生產力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,讓每一條道路都成為連接夢想的“幸福路”,讓每一座城市都因智慧交通而更具溫度。
新聞鏈接:http://www.hb.chinanews.com/news/2025/0819/420036.html